Linux, 工作, 生活, 家人

Embedded, Hardware, Linux, 工作

[新聞][想法] ARM想進入迷你筆電市場

其實進入 Netbook 這個市場, 對 ARM 來說應該不是這麼難, 現在 ARM CPU 的 Performance 不比當年了, 重點是價格相對於ATOM 的系統會便宜很多.
搭配 ARM 的公司幾乎都是做 SoC. 成本還比 ATOM 低.
至於效能嘛, 當然還是差了一點, 不過買 Netbook 的人會很在意效能嗎?

以目前我們在規劃的產品來說, ARM11 MPCore, PCIe, SATA, Gigabit Nic , LCD Control, 2D/3D 加速引擊, 己經具備了低階 Netbook 所需的元素, 問題就在於, 怎麼樣整合 Linux 進來用.  要和誰合作?

而市場目標是什麼, 投票用 Linux, 教學用, 還是家用多媒體環境呢?
像 ARM 都是客制化市場, 或許出可以放 FullHD 的類 eeeBox 也不是不可能.
而成本還更低, 因為內建 H.264 decoder engine.

至於 ARM 和 Microsoft 合作執行 Windows XP, 我個人則是認為這還要一段時間, 畢竟不僅僅是換 CPU 而己, 很多 Driver , 人員訓練, SoC 的選用, 都是問題. 不像是 Linux, 只要是有 ARM solution, 幾乎都有 Linux 的 driver, 差別就在有沒有整合進 Linux kernel main tree 和 open source 了.

問題還是在於, 市場對於這樣產品的接受度如何? 畢竟搭載龍芯(Dragon)的 Netbook 早就現身了, 但是一直都沒有大賣的訊息出來. 到底是從 Dragon MIPs CPU 的效能太差呢? 還是整合的 Linux Package 不實用? 這些都是 ARM 進入這個市場需要面對的.

不過我個人是樂觀其成, 畢竟 PC 市場己經非效能導向, 而是從高階到低階都有市場, 說不定下一次就是我們家的產品跟著上, 運氣好的話說不定會有我們家產品做的 Netbook :p

原文節錄如下.

ARM想進入迷你筆電市場

ZDNET新聞專區:曠文溱 2008/10/15 22:26:02

明(09)年的Computex展,就會看到數款搭載ARM架構處理器的迷你筆電(Netbook),該公司高層指出。

搶在IDF即將於下週一(10/20)在台北舉辦之前,近年來因為英特爾宣佈行動網路裝置(MID)計畫,而有點懷恨在心的ARM,今(15)日在台宣佈即將攻進英特爾已經開花結果的Netbook。

該公司表示從去(07)年中的Computex,ARM就積極與ODM/OEM大廠,以及軟體業者洽談,進行產品的相容性測試,成果即將在明年揭曉。

「ARM的陣容龐大(指合作伙伴數),勢必具有成本優勢;單晶片設計可以增加電池續航力;在高畫質影音表現上遠勝過英特爾的Atom,」ARM行動運算總監Bob Morris洋洋灑灑列出該公司的勝出點。

不 過,軟體支援性恐怕會是ARM的痛腳之一。Netbook和手持裝置的使用行為終究不一樣,消費者要的是和在電腦上不無二致的使用經驗。雖然在手機市場獨 占鼇頭多年,但是能否把所有在電腦上運行的軟體搬移到ARM架構上,舉例而言,微軟的Windows XP作業系統,就是ARM必須要準備的功夫。

「ARM和微軟持續合作,」Morris說,「不過,還無法肯定支援Windows XP的ARM架構Netbook什麼時候會推出市場。」該公司初期將以Linux為主要支援對象。

原 本井水不犯河水的英特爾和ARM,從去年開始即開始產生市場互相侵輒的景況。起自於英特爾在去年秋季IDF上,宣佈新一代MID平台將採用一款名為 Silverthorne的晶片。暗批傳統採用ARM晶片的手機在連網時總讓使用者受挫,表將以運算性能更為強大、也有更多軟體支援的x86處理器進軍手 持裝置市場。

英特爾一放話,立刻惹惱過去並未大肆宣傳,一向隱身在所有手機之內的ARM。ARM反唇相譏搭載英特爾處理器的UMPC或者MID,不過就是規格比較爛的電腦。

「ARM不會特別要劃出一個市場、歸類一個產品類別叫做MID,ARM是要讓手持裝置擁有連網能力,」Morris說。

MID不過是第一波戰火。眼看Netbook市場已成為筆記型電腦市場主要成長動能,ARM也躍躍欲試。雖然該公司尚無法揭露合作伙伴,但已表現信心滿滿。

Morris引用研究機構ABI Research的數據,指出從明年至2013年全球Netbook市場,採用ARM架構的系統出貨量,將從393萬台成長至2366萬台;於此同時,x86架構的平台出貨量,由1062萬台增長至3550萬台。

7 留言

  1. sutl

    我理想中的Netbook外觀大概就是Fujitsu U2010的配置縮小到無敵翻譯機的大

    小,這樣滑鼠游標才好操作,至於翻譯機式的按鍵雖然較難按,但體積就

    是如此也沒辦法。

    螢幕就建議U2010的5.6″ 1280*800的規格,這樣看網頁才方便,至於觸控不

    必要。

    作業系統由於ARM的關係,當然是以Linux為主,而且要採用Live-CD的概念

    機器內建Linux在唯讀的MLC SSD內,主要是為了省錢與維護方便。

    MLC的特色是便宜讀取快,缺點是寫入慢壽命短,所以讓MLC SSD唯讀化

    正好可以取長去短。(相關概念請參考SD lock機制,MLC只讀不寫理論上永

    不損壞)

    唯讀化之後MLC就跟光碟一樣,所以在上面的Linux當然必須是Live-CD的版

    本,這樣的優點就是每次重開機之後都是乾淨的作業系統,缺點就是不能

    更新與安裝新軟體。

    然後機器上有CF與SDHC的插槽,讓想要安裝作業系統的人把Linux安裝在

    CF或SDHC裡面,這樣就可以更新與安裝軟體,哪天搞到系統不穩時,就再

    從MLC SSD重灌即可,沒有要外接光碟機的問題。

    雖然已經有了CF與SDHC插槽,但由於microSDHC已經很流行了,所以也要

    有該插槽,這樣消費者才不用準備轉卡。

    網路方面,WiFi都然是沒問題,但3G網卡目前還很貴。不過因為3G手機已

    經很流行了,所以3G上網就靠手機即可,反正隨身都會攜帶手機。

    這樣的Netbook應該可以做到開機10秒內即可上網的境界,以隨時隨地想到

    就上為主打訴求,應該可以吸引到嫌XP開機太慢的消費者。

    另外,可以準備XP驅動程式,讓那些想挑戰安裝XP的人試試。

    這樣一台Netbook由於內建的MLC SSD僅需1GB,硬碟的成本僅100元台幣,

    可以大幅壓低售價到XP Netbook無法達到的境界。(記憶體插槽一定要有,

    原始安裝128MB就可以了,讓想換記憶體的人可以毫不猶豫的換掉)

  2. weber

    關鍵在軟體, 而不是 CPU.

    會買 NetBook 的 user, 大多是從 NB/MB 市場轉過來的.
    他們先前累積的採購軟體跟資料, 可以馬上在 XP 版的
    NetBook 使用.

    EeePC 的 WinXP 版出貨量早就超過 60%, 而還有一堆
    開發中國家的經銷商, 賣 Linux 版, 然後幫買家偷灌成 XP.

    ARM 想要攻 NetBook 市場, 先衡量一下軟體的支援.

    Intel 完全捨棄 ARM base 的 XScale, 賣給 Marvell.
    投 95 億美元, 外加 45/32/25 奈米高 K 晶圓製程.
    這樣的決心與高額研發費用支出, 說明 Intel 是非常
    認真在推動 Atom.

    反觀 Qualcomm, BroadCom, TI, MTK, Freescale, Samsung 等
    ARM base 陣營公司, 有哪一家展現出這樣的魄力跟財力 ?

    另外 Win7 只支援 X86 CPU, 其 OS 核心最小 size 是 25 MB,
    只需 32 MB DRAM 就可執行. 以後一些消費性電子產品,
    可以看到 Win7 + Atom 的組合. ARM 長期壟斷的局面,
    2 年內會起重大變化.

  3. Calculus

    看了weber兄的一席話,以及前一陣子的一系列文章,真醍醐灌頂,讓我發現了幾件事情:

    1. ARM公司的數百位工程師們,全部都是白癡,ARM Architecture永遠不會更新,未來只會被Intel的Atom壓著打。

    2. TSMC、UMC等foundry的工程師全都是笨蛋,Intel目前達到的製程,兩三年後TSMC、UMC、SMIC、Chartered等公司依然都做不到。

    3. 未來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將以Atom + Win (不論是Win 7 或 Win Mobile 等Windows系列)為大宗,ARM + Linux 的市場將會被嚴重侵蝕。這代表著說,許多做消費性電子IC的IC廠將會進入寒冬,系統廠將不會再使用單一晶片的SoC了,取而代之的則是Atom + 南北橋 + RAM + 部分周邊IC。

    撇開嘻笑怒罵,回到正題。
    首先,ARM跑進Notebook這個領域來攪和,我也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一方面是有多點選擇、多點競爭;另一方面,講難聽的,燒的不是我的錢。再另一方面,這是使用過電子字典、PDA、以及看過Eee PC之後的感想。

    15年前看過同學使用電子字典,就真的查單字而已,但現在的電子字典,一樣能插卡,一樣能玩game,一樣能當成PDA記事,就差不能上網而已。
    PDA呢? 四五年前我曾拿過HP、Compaq等廠商的PDA,插張CFIO或SDIO卡,再用modem撥接上網,還連到Google查東西,缺點是螢幕小到我不會想用第二次,操作便利性爛到讓我想砍人。一樣,就差個網路孔讓我線接著直接上網了。
    Eee PC,拿第一版的來看,OS是Linux,內附一些軟體,有內建英漢字典,可用Mozilla瀏覽網頁等等。

    在我看來,上述三樣產品都蠻像的,都是CPU + 一些電路,都是OS + 其他軟體,差別在於CPU是ARM、MIPS、Celeron、Atom、或其他,電路上又多塞進了哪些元件(如NIC、USB、Bluetooth);OS方面,則是Linux或Win,甚至是,廠商把這套OS,是不是包成讓使用一看,仍然看不出是Linux,或是Win,或是啥哪家的OS。
    對於一位消費者,只要他把這台很小(甚至比Eee PC小,如同sutl提到的翻譯機大小)的低價Notebook,不要當成Notebook來看待,而是當成一項手持行動產品(如PDA、翻譯機等),這樣整個介面,是不是Win,一點關係也沒有。而至於裡面用的是ARM、是MIPS、或是Atom,就算ARM工作頻率低,比Atom慢,這是大家都曉得的,但只要順暢度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使用者也不會去care。

    說句不中聽的,N年前買SEGA DC、現在買XBOX 360的人,曾抗議說畫面不是Windows,買了PS2、PS3的人,也曾抗議畫面不是Linux的KDE或GNOME嗎?

    再來另一個問題,ARM吃的市場,幾乎都是SoC的市場,我想這一點weber你也非常非常瞭解才對。
    也就是說,design house拿ARM當CPU,把一些自己寫的電路或買來的IP掛到AMBA上,把一些RAM也掛到AMBA上;至於一些function,例如有些多媒體的東西,ARM來得及計算,就直接C寫一寫擺進去,來不及計算再考慮用硬體電路做;都搞定後就可以tapeout了,出來就這麼一顆IC;再了不起吧,做無線通訊的,再多加一顆RF IC,有些封裝時甚至直接包一起成一顆,整套產品的PCB上,除掉一些電阻電容或外加的flash外,就這麼一兩顆主要的chip,沒有要做啥大事業的話,RAM也不用另外加,就直接用chip內的就夠用了。

    好吧,台灣的IC廠商,用的最多的其實不是ARM,更不可能是MIPS,其實最大宗的是8051。8051的IP已經是免費的東西了,嫌它太慢,還有一個指令一個cycle搞定的8051可用。只要東西能做,免錢又好用的東西,實在沒理由不用。

    至於軟體、driver這類的呢? 微軟開發環境很好用沒錯,但不見得我的產品就是用微軟的solution。同樣一套ANSI C,在x86上用cygwin + gcc、或是用Boland C,或用是在ARM平台上,都一樣能動。
    甚至是寫Firmware好了,今天大家都用C在寫Firmware了,用組語來寫的越來越少,不必一定要會8051的組語、或一定要會ARM的組語、或是一定要會x86的組語了。

    我想請問一下,在上述情況下,我想不出Atom + Win 7 有啥優勢可言!?

    而且Intel有學ARM,把Atom到處license給各個foundry、各個design service廠商、以及各家design house嗎? 我查了一下Faraday、GUC,似乎沒任何相關消息。這樣我能夠用很方便得用Atom做單晶片的SoC產品嗎?

    好極了,那萬一我就是想用Atom呢? Intel要幫我生產嗎? weber您一直誇口的Atom的低功耗,一部分原因來自於Intel更為先進的製程。但是,萬一Intel也到處license Atom給各foundry各design service廠,但foundry的製程沒有像Intel的那麼先進,引以為傲的低功耗、低發熱量將能維持下去嗎? 較差的功耗表現,在同樣電池容量下,對可攜式產品的使用時間將是一大打擊。

    還有個超大的問題,使用Win 7……..
    Win 7的核心最小 size 是 25 MB,只需 32 MB DRAM就可執行,這對許多消費性電子產品來講,是非常大的……..
    當然,RAM的大小要看產品性質而訂,但很多產品即使用的CPU是ARM,擺進IC裡的RAM,都沒有那麼大,就算有32MB,也算是很多了。
    32MB DRAM就能執行,通常是指最低限度吧,那我其他的程式怎麼辦? 我buffer規劃在哪裡?
    至於25MB的核心,嗯….. 消費性電子,我都不曉得該怎麼說了…… 拿來做PDA應該會蠻適合的。

    最後一個超大的問題……
    Asus是大廠,大廠通常代表著有更多的錢可以燒、有更多工程師可以賣命,就算某些東西花了時間、人力、金錢下去卻沒有立即的結果,公司還是能活得好好的,運氣好的話幾年後原本放著發霉人人嫌的東西被挖了出來,頓時還能成為公司賺錢的另一項法寶、兼被大家歌功頌德一番。

    小公司通常沒多少錢,燒完還沒結果就準備裁員倒閉或被低價收購,可用的人力也少,就算一個超強的工程師,產出量大概也比不過大公司裡十個還OK的工程師的產出量,更別說超強的工程師可能也不願去這家危險的小公司。這個時候,所謂的total solution就很好用了。

    因長時間熟悉Wintel平台,反而因此一味以Atom + Win 7,來評判 ARM + Linux、甚至8051的單晶片產品市場的未來,只突顯出自我蒙蔽雙眼罷了。

  4. 文章作者的留言

    一般來說, ATOM 不可能下在其他 Foundry, 如果到時候 ATOM 的效能出不來, 光是 tune 製程這件事, INTEL 自己的祕密就送人啦.

    之前看到 ATOM 的成本 US$4, 而 ATOM 看起來只有 CPU 而己, 查了一下資料是配 945GE, 報價 ATOM是 US$40, CHIPSET 算 US$10 好了. 其實算很高檔的報價了. 這東西只能打中高階市場呀.

    ARM11 600MHz SoC 的成本, 以 65nm 製程為例, 大概也差不多是 US$4 上下, 不過不需要 Chipset. 報價應該在 US$10~15 元. 雖然 Performance 差, 不過一顆就什麼都有. 未來應用就很多了.

    至於為什麼ARM 的合作廠商沒有自建晶圓廠, 有呀, Samsung 就是有自己的晶圓廠, 不過一般 IC Design house 自建晶圓廠的下場都不太好, 看看 SiS 就好了. Intel 財大氣粗, 自建的成本低, 而且舊製程就丟去做 Chipset, 一直更新設備就好.
    一般做 ARM 的廠商都是做 Embedded System, 這一塊以前 Intel 是不屑吃的. 除了 Quadcomm 以外, 其他的 Marketing 都差 Intel 太多了.

    至於 Win 7 如果只是核心, 誰要用他的東西, 你 Win7 Core License 多少錢? 含 GUI 嗎? 以你開出來最少, 應該是沒有 GUI, 那有沒有 Open Source ? 這麼大的東西要用在那邊? 跟 WinCE 有什麼差別?
    Linux 又不要錢, 沒有 GUI 的市場還是 Linux 的天下, 唯一的例外應該是 Mac, 他用 OpenBSD.

    Netbook 市場應該是 ATOM 可以吃到的市場, 再往下就是 Embedded System 的市場了, 雖然很多人也是用 ATOM 做東西. 但是要低價蟑螂化, 還是要靠 ARM + IP 組一組.
    Intel 很清楚這一點, 他 PXA 的東西不錯, 但是就是不夠蟑螂化, 大家第一代產品用 PXA, 第二代就用其他低價的 CPU 換掉 PXA 了. 這很現實的.
    不過我也不是說 Intel 沒有機會, 不過這樣明著和大家對幹~ 可能還是沒有什麼好處.
    至於我認為 Intel 會在 ATOM 投入先進製程, 原因應該有二個, (1) 早日切入 Embedded System 這一塊市場 (2) PC 市場填不滿他原來的產能, 乾脆拿 ATOM 上來用.

    Wintel 一直是 PC 最威猛的表現, 可是別忘了, Embedded System M$ 只有在 HTC 那邊扳回一城, 而且手機市佔率還是相對較低, 不管是 Symbian or Black barry, 市佔率還是高於 WinCE. 其中原因為何, 可以思考看看.

    • 大閒者Meyer

      Err…
      有一點要糾正
      M$出給手機用的OS是叫Windows Mobile
      一般用途的是叫Windows CE
      兩者雖然核心差不多,但是算是不同的產品線。
      兩者最大的差別是開發Windows Mobile是由M$ direct support,開發資格也需審核,一般公司想作還不見得能作。
      但是Windows CE就沒有這些限制,入場卷也非常便宜,買一套platform builder只要NTD$30000還有找。
      而且事實上,Windows CE在embedded system的佔有率可不小。license fee也相當低廉,比去license一套Qtopia貴個5毛錢而已,但相對的拿到的東西也完整許多。
      BTW,那家的ARM11 SoC那麼好心只賣USD$4,可不可以講一下lol

    • 文章作者的留言

      $4 是成本啊. 實際售價會在 $10~$15 吧.
      Embedded 當然也很多人用 WinCE, 無 GUI 的市場應該就少多了. 畢竟必要性沒有那麼大了 🙂

  5. weber

    英特爾完成新一代32nm製程開發
    李鑫/台北 2008/12/22

     英特爾已完成新一代製程的開發,該製程可將晶片線路進一步
    縮小至32奈米(nm),一奈米相當於一米的10億分之一。英特爾將
    依計畫於2009年第4季運用這種新世代製程技術投產,
    以推出更大能源效率、更高密度、效能更強的電晶體。

    英特爾預計下週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國際電子元件會議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IEDM)中,
    進行簡報公布更多與32nm製程相關的技術細節,以及其他相關主題。
    英特爾依既定時程完成32nm製程開發與投產準備,
    意味著該公司依循其tick-tock(鐘擺模式)策略,
    準時推出一系列更具企圖心的新產品和先進製程。

    該計畫在於以約12個月為週期,交替推出全新處理器微架構,
    以及最先進製程,這是業界無與倫比的方案。英特爾於2009年進入
    32nm晶片生產代表著英特爾將連續4年達成其tick-tock的目標。

    英特爾32nm論文與簡報所描述的技術將包括第二代high-k、
    金屬閘極技術、重要圖層(patterning layers)採用193nm沉浸式
    微影技術(immersion lithography)、以及強化電晶體應變
    (strain)技術,這些功能可強化英特爾處理器的效能與能源效率。
    —————————————————————

    從 Pineview 開始, Intel 把雙核 Atom CPU + 北橋 + VGA core 整合
    成 1 顆 SoC, “可能” 導入 32 nm 製程. 在 OS 方面, Intel 全力 support
    Moblin, 修改其 kernel 來完全發揮 Atom SoC 省電功能.

回覆留言對象 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