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因為俄烏戰爭的關係,只看到這些
貨幣政策的作用
在很多個案,貨幣政策助長泡沫的效果高於它壓抑泡沫的效果,尤其是在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維持良性水準且投資報酬率良好的時期。那類時期通常被解讀為生 產力榮景,這種環境會強化投資人的樂觀心態,因而使用更高的財務槓桿來購買投 資型資產。在那種狀況下,以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考量為重的中央銀行通常不願 適度緊縮貨幣。1980年代末期的日本即是如此,而1920年代末期與 2000年代 期的多數國家也是這樣的狀況。
這就是多數中央銀行政策的最大問題之一,換言之,由於中央銀行官員 不是通貨膨脹,或是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也不是管理泡沫
財富重分配(redistributing)
在泡沫時期,財富差距將會擴大,而一旦進入艱困時期,享受較少特權的人會特別惱怒。一般來說,如果有錢人和窮人共享一套預算,而經濟又走下坡,勢必會 發生經濟與政治上的衝突。在那樣的時期,左派和右派民粹主義都傾向於抬頭。人 民和政治體系能否善加處置這個情勢,是整個經濟體系與社會能否順利渡過這種難 關時期的關鍵。誠如下圖所示,如今美國的財富分配不均與民粹主義都逐漸上升, 這和1930年代時的情況很類似。在這兩個個案,個人淨值最高0.1%的人口的淨 值,大約等於底層 90%人口的淨值總和。
在戰爭期間,
最重要的優先考量是維持一國取得財務與非財源的能力,帶中能源源不斷取得資源,才能維繫優良戰力。由於沒有任何國家可藉由當期的收入,同時提供戰爭所需支出並維持尚可容忍的非戰爭相關支出,所以,一個國家必須擁有取得充足貸款的能力和/或擁有非常大量的外匯準備,才能 支應戰爭所需。取得貸款的能力高度取決於每一個國家的信用等級及其資本市場的 發展,尤其是本國通貨債券市場的健全度。相似的,在戰爭期間,一個國家也必須 能源源不斷地取得可同時維持戰力與令人滿意的國內經濟情勢的關鍵非財務資源。
在戰爭過後的還款期,債務與戰爭結果(不管是戰勝或戰敗)對市場的影響都 會非常巨大。所以,對一個國家及其領導人來說,最糟糕的莫過於背負大量債務又輸掉戰爭,因為那是世界上最毀滅性的處境。所以,無論如何,千萬別陷入那樣的窘境。看看19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將在第二部解釋),以及1940年 代及19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就會知道我的意思。
以下幾張曲線圖是戰爭期間常見的某些典型經濟變化——各國如何將經濟體系 的重心轉向戰爭相關的生產活動、舉借大量的金錢來支應大規模的財政赤字,以及 如何將多數勞動力轉移供兵役部門與戰爭生產部門使用等。由第一張曲線圖可看出 政府支出相對民間支出的快速上升。後續幾張圖說明了軍事支出與士兵人數的增 加,這是幾個戰爭個案的平均值——軍事支出和士兵人數約當總人口的百分比增加 大約五倍。舉個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有20% 勞動力被轉移供軍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