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 Computex 2009 真是太生氣了, 沒有拿到 Intel 的贈品, 只好來寫一篇文章幫 AMD 助陣(這一篇早就想寫了, 寫到買了三個平台才生出來, 沒辦法, 有小孩生文章的速度很慢).
從 80286 開始, 我幾乎都是 Intel 平台的信徒, 除了一開始有用 Harris 80286 平台以外, 後來的 Desktop 都是用 Intel 平台, Chipset 非 Intel 晶片組不用. 這個選擇在早期幾乎都是正確的. 因為 SiS/VIA 不爭氣. Chipset 一堆問題, 相容性不好, ATI/NVIDIA 初期也是這樣。USB 2.0 Bug 一堆, ATA 一堆 Bug.(題外話, 其實 USB/ATA/SATA 真的很難做, 就算是 IP 是買的也是一樣)
不過就在一年以內, 我連續購入了三套 AMD 780G 平台. 只是 CPU 不一樣. 為什麼呢?
這三套分別是
AMD AM2+ 4850e 45W + 780G (Gigabyte 主機版) : 主要是在低功耗, 放在 Server 使用
AMD AM2+ 5000 + 780G (Gigabyte 主機版): 主要是客廳的低價 BDRip Media Player.
AMD AM2+ 8650 + 780G (ASUS 主機版): 老婆的 Desktop , 3 核心 CPU.
怎麼會突然變成 AMD 的信徒呢? 其實也沒有其他理由,就是價格.
SERVER 改用 AMD AM2+ 4850e + 780G 來省電
第一套選 AM2+ 4850e 時, 就是看上峰值 TDP 45W 才選購, 而待機時 4850e 比 ATOM 也差不了多少.
由本表可知, IDLE 狀態下, 4850e 比 ATOM 230 多 4W 的電源消耗量
100% Load 大很多
不過沒有關係, 我的 SERVER Loading 不大, 很久沒有 100% Load 了(其實除了 Compile Gentoo Package 時, 其他都沒有這麼高的 Load)
而且當時買 4850e 時, ATOM 的小電腦並不成熟, 所以還是選 AMD 4850e. 記得升級一套花了不到 4500 元.
[ 如果想買更低功率的電腦, 可以再參考這一篇 Athlon vs. Atom:節能 CPU 大對決 : 8 瓦耗電的 AMD Athlon 64 2000+)
實際上, 因為是 Server, 所以我更換成 AMD 系統之後的電費, 二個月的電費降 20% 上下 的幅度吧 (之前是用 Intel Pentium 4 3.0CG). 其實我最近應該用電更多,所以換系統是有節電效果的。
而 AMD 系統升級比 ATOM 容易太多了, 為什麼不選 AMD 45W 系列呢? (現在又有 8W 系列)
客廳多媒體娛樂系統 AMD AM2+ 5000+ + 780G 系統.
我喜歡漸進式升級, 很少一次到位.
一次到位的好處是馬上就可以享受到當時最適合的產品,一次弄完,但是花費也不少.
錢少的人就用漸進式升級, 買當時 C/P 值最好的東西,或有多少錢買多少東西,等到後來有 C/P 值值得的東西, 花的錢少, 但是會有一些相容性之類的問題(近年 AV/Audio 規格很混亂)
目前因中醫治療後,天天要平躺一個小時左右練功, 讓氣運行全身.
平躺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 第四台會看到很無聊. 這時候就需要一些其他的娛樂.
就需要一台客廳多媒體電腦來上網看看 RSS 或是 YouTube 或是朋友的 Mail 等等.
這一台電腦在我設定的需求內, 未來要可以擴充 BD 的功能.
這樣就可以直接看 BD 的影片(謎之聲: 是 BDRip 吧…..)
Anyway, 測試基準就是要以可以播 BD 的影片為準.
之前因為都是用 Q6600 撥放 BD, 沒有想到一般的電腦撥 BD 的影片實在是很困難. 像是 Pentium 4 3.0CG 撥起來像是老牛拖車一樣. 更不要講以前更舊的 Pentium 4 2.0G 之類的.
沒有辦法, 只有換系統一途。當時要發消費券也是一個誘因之一,幫忙擴大內需。所鎖定足夠播 BD 的 CPU, 記得找來找去, 最後選到的就是 AMD AM2+ 5000+ + 780G. AM2+ 5000+ 是當時可以買到最低級數應該可播 BD 的 CPU.
不過這次選主機板的時候就要很小心, 因為 780G 有些是不含某些特別端子的.
讓我們來看看 GA-MA78GPM-DS2H 這一塊主機板的背面端子
有沒有發現, DVI-D, HDMI, D-SUB, 光纖輸出, SPDIF, 7.1 解碼, E-SATA, IEEE-1394 都有了, PS2 Keyboard, Mouse, 網路卡. 特別稱讚一下技嘉, 就是比 ASUS 多了一個 1394.
缺點大概是 HDMI 和 D-SUB or DVI 是不能同時存在的, 記得 HDMI 還不能做音效輸出(ATI HD4850 獨顯卡可以), 沒關係, 我用不到.
重點在於 AMD 780G Chipset 內建 HD3200 的顯示晶片組, 還有 ATI UVD 解 H.264 技術. 可以非常順利的解 BD 影片(比 Nvidia 的設定簡單)
這樣的端子訊息就是我們需要的, 如果是 Intel 平台, 除非是弄 Nvidia 的 Chipset, 否則不管是 P45 or G45 平台,
都很難不再買其他的卡達到以上的功能.. 我自己 Q6600 的平台是 G43, 還要再買顯卡, 而且還沒有光纖輸出, 一差差一大截.
一開始的時候, 我是用軟解的方式去解 BD, kmplayer 軟體似乎在這上面有不少問題.
雖然可以看, 但好像就差了這麼一點, 直到有一次我試到完美解碼這個祖國匪區大陸人弄的軟體之後, 才知道, 原來完美解碼己經將這個解決方案弄得很完整了. 在此向完美解碼團隊致敬.
只要將 Decode Mode 選用 Play mode – HDTV (ATI UVD) 就可以了, 以下是一些微調的經驗
- Output 要調比例, 怎麼調都不正常: Video Renderer 要改用 VMR9, 才會正常. KMPlayer 內也可以改
- 有外接擴大機: 記得 Audio Decoder & Out 要用 SPDIF, 改用光纖接到擴大機,
- 如果要解 DD51, 要選 PowerDVD Codec(不過輸出還是只有 2CH, 是一大缺點)
這一台是 Yamaha RS-V559, 算很舊的綜合放大機.
這顯示 5.1 聲道 Decode, 如果是 DTS-HD 會解出 7.1 聲道.
目前一般的 BD 片 (像是 BENQ 阿里山和綠島 Demo 片), 大概 CPU 使用率在 20~50% 之間, 其他都用硬解解掉了.
我是木眼鏡,目前看不太出來硬解品質差到那邊, 更何況我的電視不吃 780G 輸出的 DVI 訊號(大概是 Code 沒寫好, 大同早期的電漿, 大概是 CXH 他們弄的….)所以沒有什麼差別.
重點是, 當初在順發弄這顆 CPU + 主機版特價含稅刷卡不到 NT$4,000.- 元,真是特低價!!!
記憶體我是用 DDR2-667 的, 表示非獨顯晶片, ShareMemory 單通道, 也可以解 BD.
如果是用 Intel 系統, 怎麼可能用 4000 元小升級呢? 連匪區的 P43 主機版都不一定買得到, 更不要說加 CPU, 加顯示卡, 加有光纖輸出.
而且如果用內建顯卡, Intel 的不支援. 用 Nvidia 似乎要買高檔一點的. 怎麼看都不符合我低價策略.
便宜的桌機
就在上個月,老婆用的 ASUS P4P800-SE 突然就不工作了, 北橋摸起來很熱, 初步判定是 Chipset 燒了. 這時就面對一個問題, 要升級還是換主機版?
找了幾天,大致上是這樣
1. 如果新的 P4 主機版,大概要 2K 多
2. 如果是換 P4P800-SE 良品,大概要 1K
3. 全新品, 5K~8K
想了一陣子,換新主機版又不合算,重複投資。換良品,如果再掛了我也很麻煩,搞一台要一二天。全新品就貴了。
不過本人一向響應擴大消費救台灣的活動,所以後來是決定買全新的系統。有了前二次的經驗,我覺得 AMD 780G 是一個很好的平台
1. 不用再搞顯示卡, 沒有額外的週邊
2. 便宜.
3. Windows Install 看起來還好, 就丟下去裝一裝就可以開機了 (Windows XP 不要用 AHCI 裝)
所以本人堅持著 CP 值最高原則, 找了 AMD 很多 CPU, 最後選定了 AMD Phenom X3 這一顆 3 核 CPU, 原因很簡單
1. AM2+ 8650 不到 3000 元就有三核心, CP 值高
2. 便宜, CP 值高
3. 多一核給老婆用, 不一定用得到, 至少看起來爽, CP 值高
4. 不超頻, 不用想太多
實際上用起來還真的是沒有太多問題, 不過在安裝 Windows XP 沒有啟動 AHCI Mode, 以後要開 AHCI mode, 那就
- 先將 SATA HDD 插在 SATA5/6
- 進 BIOS 啟動 AHCI Mode
- 這時可以正常進入 Windows XP
- 安裝廠商提供的 AHCI Driver for Winodws XP
這樣就可以了.
這次整套系統花了我共 7000 元. 含 AMD AM2+ 8650 , 4G DDR2-800 , ASUS M4A78-EM . (本來買 ASUS 是看看 DVI 輸出的問題有沒有改善, 結果沒有, 不如買 Gigabyte, 會更便宜一點)
結論:
AMD 的系統因為廣告打的沒有 Intel 大,而且因為 Intel 的行銷策略, 很多廠商不太願意做 AMD 的小電腦。
AMD 的 CP 值極高, Intel 低價電腦難望其項背(行銷就太強了, 不過行銷和技術是二件事). 尤其是 780G/790G 這種內建顯示卡的整合型晶片組,效能比 Intel GMA 系列的整合型晶片組好上太多了. 依照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 CPU, 如果是輕度的 PC Game 玩家,還可以玩一些 GAME. 如果想看 BD 電影, 加個 BD-ROM 就可以了. 重點是,這套系統非常便宜。至於穩定性,我有 Server/Media Center/Desktop ,現在沒有有大問題,硬體看起來都還好,所以我認為穩定性 OK.
我敢說, AMD CPU + 780G/790G 系列晶片組,是近年 CP 值最好的的組合。
* 本篇文章非置入性行銷文… *
someonepoor
“不過就在一年以內, 我連續購入了三套 AMD 780G 平台. 只是 CPU 不一樣”
唔, 有錢劉果然是長輩…
wood
請問皮董您的780G主機,是否使用xf86-video-radeonhd驅動?小弟遇到使用此驅動系統會當機的問題不知您是否有遇到?
PS:有開啟Option “AccelMethod” “exa”才會當,使用預設shadowfb就不會。
richliu
我有用, 沒有碰到當機的問題, 不過我沒有用他的 3D 加速功能…
而且我沒有加 Op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