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工作, 生活, 家人

垃圾桶

也來講講 22K

最近因為一個 Open Data 的網站 www.22Kopendata.org 又熱了起來. 大家紛紛想要消滅 22K, 一時之間 22K 人人喊打.

不過這樣的努力可能會有一滴滴作用, 大概就是 104 的職缺從 22K 變面議吧, 而問題的根源根本不是 22K .

22K 的來源大家都講很多了, 這邊再提一下.
“22K方案其源自於行政院為因應97年全球金融風暴,提出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
“該方案是由教育部補助大專畢生赴企業職場實習之特定性就業補助方案,是由各大專院校協助畢業生與企業進行媒合,媒合成功後,實習員可至企業實習一年,實習期間生之薪資(每月22,000 元)及勞健保費用(每月最高4,190 元)由教育部特別預算補助。”[1]

簡單的來說, 就是教育部拿錢給企業請免費的員工爽, 政府這種亂花錢的政策我就不批評了, 畢竟要講的話可能講不完, 尤其美國的金融界.

當然爭議很大, 很多人認為拉低了薪資水平, 也有人認為這是逼企業以至少 22K 的薪資進用新人.

Mr.Jamie 的22K 根本是個偽議題應該大家都聽很多了, 不過我要提醒大家, 很多人對他的觀點有很大的質疑, 畢竟含金湯匙沒苦過很容易變箭靶.

GreenGreen 提到, “以最極端的例子來說,這個公司怎樣也不會在一年過後,一個66K的職位分給三個人做就會因為那三個人都熟練後就變成198K的效益。由於企業盤算了一年後要給付薪資時的問題,因此他們的薪資分配是不可能變成兩個失業、一個66K,而是公司預設三個人都22K,等期滿了誰不滿22K滾了以後,留下的人盡可能分配餘下的工作,不足再補-而通常補的還是一個比原本的66K還低薪的工作職位。” “問題可能根本並不在政府、也不是慣老闆,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全球都有的過度教育問題,導致「大學生」的平均薪資下降、但過去這些人若是受技職教育可以領較高薪的藍領技術工作,因此平均薪資下降” [2]
“但是學歷競爭卻引發過去因為「迫於現實」走技職路線,當個技術工的學生,在政府補貼廉價衝大學學歷下,從「技術勞動者」市場跳到了「大學生畢業生」市場而且回不去”
“22K問題是怎麼惡化?為什麼新一代創業者同時也都在哭喊利潤遠不如過去?因為不論額外投入技術、資本、人力資源,能創造的經濟效益都在遞減”[3]

彭大教授也寫了一篇文講22K的問題, 22K是什麼問題?
“我的答案是:台灣勞工目前的薪資是被市場嚴重低估,幾乎硬被打了五折!所以,勞工想要集體抗爭來拉抬工資的話,應該很有空間”

其中有提到一篇文章, 「22K」的錯置──談Mr. Jamie「偽議題」一文 .
我不太想引這篇文章的內容, 我只想說, 勞工的權益還是要自己去爭取來的. (見 壓抑的怒吼 ~ 五一勞動節的由來)

我其實覺得 www.22kopendata.org 這個網站是浪費時間, 除了給記者打打嘴炮以外, 引起一些話題, 然後讓一些小廠商現形, 其他沒有什麼用途. 無法解決 22K, 也消滅不了, 可能還讓原來的定價策略更麻煩了.
不過其實有改善還是好的, 目前有一個 tag 是違反勞基法, 希望不要變成 Google Style (P.S 某網友評消失的實價登錄網站是 Google Style). 我的理論有一個是”嚴抓企業不正常加班, 薪資就會成長, 要嘛付加班費, 要嘛就多請人”, 這樣的結果都會導致薪資成長.

不過原因很簡單, 真正拿低薪的族群不會因為這個網站而有多大的改變. 除非是更透明的薪資揭露, 讓沒有握有資訊定價能力的人也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當然, 也有可能讓僱主發現自己給的薪水太高了, 換一批人進來. 無論如何, 讓市場機制不會有資訊不透明的狀況發生, 可以減少一些該拿比 22K 高薪水的人拿到正常的薪資.

那誰領 22K 呢? 其實動動手指就可以查得到. 行政院主計處都有報告, 行政院主計處研究報告薪資統計員工特性及差異之研究.
而且還有告訴大家, 如何增加薪資, 那就是找個老婆結婚 (誤)

“未婚者約有五分之一的受僱員工薪資介於2.5~3 萬元之間,有配偶者
則以薪資介於3~3.5 萬元之間最高,占15.61%,且有配偶者在薪資4 萬
元以上的人數比率均高於未婚者及離婚、分居或喪偶者,高達38.19%的
有配偶者其薪資高於4 萬元;而離婚或分居、配偶死亡者,薪資報酬偏低”

這篇報告其實講的很清楚, 薪資較低者都是落在
1. 而非技術工及體力工則有30.15%介於 2~2.5 萬元之間,更有33.09%之受僱員工其薪資低於2 萬元
2. 條件要求門檻較低之職務,其薪資似乎很難高於3 萬元之水準
3. 東部地區則有20.68%介於2~2.5 萬元之間,且超過50%的東部員工低於3 萬元
(我們可以再來看 www.22kopendata.org 台東的報告數 0 筆, 屏東也 0 筆, 反而是台北最多 (102/2/2)
4. 現職年資愈短則低薪之員工比率愈高,未滿1 年之新進人員有24.15%介於2~2.5 萬元之間且有將近一半的新進人員薪資低於2.5 萬元
5. 部分時間工作者之薪資分布幾乎呈現L型的分布形狀,64.41%員工其薪資低於1.5 萬元,高薪者占部分工時族群之比例寥寥可數
6. 臨時性或人力派遣人員之薪資分布呈現L型,主要集中於1.5 萬元以下,占37.17%,往高薪方向則逐漸銷聲匿跡

我一直都對教育通膨這件事情有意見, 也就是偏向 GreenGreen 所提.
廣設大學這件事情讓很多原來不屬於大學畢業的人, 捨棄原來該走技職體系的路線領比 22K 佳的薪水, 而去和原來屬於國立大學的人搶飯碗.
這就好比期待中國古拳法傳人大學畢業以為可以一直做立院助理, 不靠爸之後, 最後還是只能做業務搬運工(而且薪資還不是 22K, 而且我懷疑是做秀).

當然這有點扯遠了(我只是想酸古拳法), 除非父母還有一點錢, 否則這些後段大學出來的, 就要去擠行政職的窄門, 或是服務業, 而這二個行業可取代性很高, 薪水恐怕也不會太好.
早知如此, 不如在進高技學個一技之長, 出來可能基本薪都比較好. 要不然, 最後一招就是再考一次公職, 大學資質都不好了, 國考考的過那些會考試的嗎? 想必很難吧, 陪榜而己.

當然我個人認為還有就是國內目前退休狀況愈來愈差, 目前要喊到 90 制(年資+年紀=90), 這樣普遍都要 60 餘歲才會退休, 老人不退休, 年輕人上不去, 新工作就這樣卡住, 就像現在的國中小教師一樣, 供需失衡.

我自己待的產業別(電子業)也是無法升級, 企業無法往高級產品前進, 後進來的人素質不夠, 沒有夠多的利潤養高素質的工程師, 所以只好靠代工這種拼人力拼原廠服務的產業獲力, 想必大家都知道代工業是如何獲利.
自己有研發能力的好一些, 但是像 MTK 要自己刻 CPU 也可能找不到相對應的人材.
基礎不好, 畢業的學生總以為資工畢業就可以拿 35K~40K. 實際的狀況是資工畢業的學生很多連程式都不會寫. 這樣的人也夠資格拿 35~40K 嗎? 這也造就了很多電子業用學歷和經歷去過濾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才會有電子業愛用有經驗的人.

也有人說靠炒房地產就可以獲利了, 何需進行研發, 掛了還有政府會救, 低風險事業. 傳統產業己經大到不能憾動了, 某企業塑化劑事件非但沒有虛心受教, 改進製程賠償消費者. 有些企業匯率一動就哀說快倒了.
油電不漲更是拿全民的錢去負擔工業用電, 能輕鬆賺的錢就不會想更新的點子去賺.

我個人認為, 如果不滿意薪水, 以目前的狀況, 應該自己出來做老闆, 離開 22K, 這是最佳的一條路. 靠勞工的力量有點難, 目前台灣除了少數工會有力量以外, 其他都只是幫你保勞保費而己, 沒有什麼用的, 想搞大活動, 除非你拿錢請吃雞排, 否則的話就是萬人響應一人到場.
不過出來做老闆也沒有很好做, 台灣對房客的保障超少的, 我家樓下有個房東, 生意一做起來就漲租金, 而且是漲很多. 而 22K 當老闆會不會只用 22K 請人, 那就是另一件事情了.

如果不能出來當老闆, 那就組工會抗爭了, 自己的權益要自己爭取來, 台灣的慣老闆不喜歡員工組工會, 因為這樣好控制. 如果員工覺得薪資太低, 薪水太差, 就要組工會跟老闆嗆聲, 像是德國的工會抗爭, 自己的權益要自己爭取.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