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sung Galaxy Tab S9+ 心得

最近換換病發作了,所以就想換掉手上的平板,最後是選了 Samsung Galaxy Tab S9+ 5G

本篇並非三星業配,本人從三星寫手門事件後就不喜歡三星,但是安卓平版選擇非常有限,所以如果有特別的需求,很容易就選到三星

本篇未來會依心得增加內容

Read more »

[電影心得] 共產黨同路人,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

電影片名在台灣翻成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正式譯名為歐本海默,這引起了支語風波,這件事個人覺得讓電影名稱非常切題,有哏而且不失翻譯準確度,因為對應到奧本海默是共產黨同路人(自稱 fellow traveler ,指同情政治組織的意識形態,或與該組織在政治上合作,但不是該組織的正式成員)的事實。許多人在討論的時候,都沒注意到這個哏嗎?台灣正式譯名是歐本海默,畢竟我也很少用這個中文譯名,以下還是用電影名稱奧本海默

這部電影大部份是忠於史實,少部份有所變動。就個人而言,雖然長期參與核能活動,也知道奧本海默這個人,但是對他的平生還是非常陌生。而觀看電影前不必需要相關知識的原因是有些歷史背景我已經瞭解了,對於那段歷史完全不知道的人,應該觀看之前看一下奧本海默的中文維基再去欣賞電影,會對電影內許多細節有更深入的了解

和往常一樣,諾蘭試圖用簡單的方式和原子彈模型向我們解釋原子彈的原理。個人覺得相較於星際效應中的黑洞,這種解釋方式較不易理解。但可以感受到諾蘭試圖透過電影呈現艱難的物理原則。然而,觀影後是否能讓一般觀眾記住槍型和內爆式原子彈的差別則仍是個問題,不過那對電影內容的理解不是很重要,畢竟我們都知道他弄出原子彈了

這部電影運用彩色和黑白相間的方式進行敘事,彩色部分代表著奧本海默的主觀意識,而黑白片則以史勞特斯的視角呈現,象徵著對奧本海默的反對立場(或者說非主觀的視角)

當然,受到俄烏戰爭、中共軍演以及廣島原爆的影響,觀看這部電影時的心情相當複雜。電影明明在講述奧本海默的生平,卻似乎也帶著諾蘭式的說教,告訴觀眾和中共的對抗不要再走麥卡錫路線,並且呼籲不要讓俄羅斯有機會跟美國以首的北約一起卷入核戰爭時代。雖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機率極小,但諾蘭應該是巧妙地將這些說教融入了電影之中

由於電影在今年上映,它似乎也在藉敘事呈現當今美國目前的氛圍。當前世界局勢中,俄烏戰爭依然在進行,北約的支援使得這場戰爭實際上成為了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對決,只是死的是烏克蘭人。而一旦擦槍走火,儘管現在看來俄羅斯不會使用核武器,但誰也不能保證一旦有人越界,就不會引爆那極低概率下的熱核戰爭,這將是人類相互毀滅的悲劇,也是劇中燃燒天空的景象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閱讀前請小心。這篇是我個人的主觀心得和筆記,可能有些雜亂,且未來可能進行修改

Read more »

ARM64 cannot output Linux kernel message to VGA

If you tried every way on output to Linux kernel, but nothing work. Probably that’s because SPCR(Serial Port Console Redirection Table), and this option default is enable.

Just disable it in your BIOS and add “console=tty0” to /etc/default/grub, then update grub.cfg. it will work.

In AMI BIOS, it should be in the Advanced->Serial Port Console Redirection->Console Redirection

Set it to [Disabled]

ref.
[RFC PATCH v2 0/3] Prefer working VT console over SPCR and device-tree chosen stdout-path

Banyan No Network Connection Please check your network settings and try again. [2604] Mobile Outlook

If your company used Banyan as company login management, and you see this message on your pad or Android cellphone, on my expeience, it needs to

  1. If your phone’s language is not English, switch default language to English
  2. if 1 doesn’t work, remove Banyan and banyan certificates (usually in privacy-> security -> user security , different cellphone vendor has different settings)
  3. Re-Install Banyan software

Proxmox V7 for ARM64 Support

In case I forget it, record it.

https://github.com/pimox/pimox7/tree/master/dev

LLaMA 心得

[2023/10/08] 新增 Chinnese LLAMA 2 部份

LLaMA是由Meta AI在2023年2月發布的大型語言模型。訓練了從70億到650億個參數的各種模型大小。

前一陣子試玩了一下,趁還有點記憶快點記錄一下記得的東西
大語言模型如果一般人要玩,最重要的前提是什麼都要大,要不然像 LLaMA 65B 就玩不動
如果是 65B 模型,硬碟最好準備至少 1T 最好 2T 的硬碟,因為還要加上轉檔,當然是用 SSD 才會快,原始檔 7B: 13G 13B 25G 33B(Meta 筆誤 30B ,都是通用的)61G,65B 122G,共約 220G

Read more »

Run Keras or TensorFlow in WSL2 with Nvidia GPU

When this article is finished, it will still be unable to run Keras or TensorFlow within Conda or a virtual environment. This is because TensorFlow/Keras will display an error message similar to the one below (cut):

Node: 'model_3/conv1d_24/Conv1D' 
DNN library is not found. 	 [[{{node model_3/conv1d_24/Conv1D}}]] [Op:__inference_train_function_34509]

It seems that there may be compatibility issues between the versions of TensorFlow/Keras installed outside of Conda and those installed within Conda. But it maybe also cause by tensorflow 2.12 has issue, please re-install 2.10 and try again .
Specified version can work well cuDNN 8.9, CUDA 11.8 and TensorFlow 2.10.
Here is how to re-install tensorflow 2.10 instruction.

Read more »

鶯歌 – 大溪 YouBike 自行車遊

如果只是輕度自行車騎士,鶯歌到大溪之間是非常適合騎 YouBike 單程前往的

我這次是從鶯歌火車站騎往大溪,累了在當地吃吃喝喝再坐公車回來,大溪往鶯歌會比較輕鬆,因為是從上游到下游。出發時間是中午,因為出發有點晚,總共含拍照大概是一小時三十分,如果早點出發,中間有些地方還是值得停下腳步欣賞

YouBike 租借費用 $35 元(不收跨縣市費用),公車費用 $35 元
坐回鶯歌是桃客 5101 我坐的時候剛好時刻表改時間,差點沒趕上,除了 Google map 看時刻表外,記得再上網查一下發車時間

以下是 Google Map 足跡,基本上沿河岸一直走就到了

Read more »

Covid-19 新聞資料蒐集

自2020年1月疫情爆發起至2023年4月結束,我在Plurk平台上分享了大量疫情相關的資訊和新聞報導。我認為這些資源不應該被遺忘,因此決定將它們按照時間順序整理成文章。

這些文章的內容始於2020年1月底,當時我意識到疫情不會很快結束。至今已累積了超過九千個連結和評論。雖然其中包含了一些網友的討論,但這部分並未記錄在整理後的文章中。

我將這些文章按季度分類,因為疫情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每篇文章的新聞連結數量有所不同,以反映各時期的疫情狀況。

在整理過程中,我以個人主觀角度分享了各種不同觀點的文章。雖然收集到的資訊涵蓋了多方面,但在比例上可能會有所偏差。希望這些文章能幫助大家回顧疫情時期,從不同角度看待當時的情況。

回頭看看這些新聞,有很多值得令人省思的部份

Read more »

Generative AI(生成式AI)/ChatGPT

這篇不是一篇技術文章,而是心得文
身為一個曾經利用 AI 來撰寫論文的博士研究生,對於在過去的一年中Generative AI(生成式 AI ) 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感到些許的驚訝。雖然我沒能早點預見到這股浪潮,但是有幸在這股巨浪來臨之前站穩腳步,避免了在口試時的尷尬和對自己期望的失望。

近期,各種關於 ChatGPT 的文章層出不窮,大家的觀點都非常有道理。然而,我認為是時候分享我的看法,畢竟這個bblog已經存在了十多年,偶爾回顧過去的想法是有趣的,特別是當下和未來預測之間的對比。或許這個 WordPress 博客可以一直維持到我退休,屆時再看看我的看法是否準確。

Read more »